紫砂一廠的文化底蘊
宜興的獨特材質——紫砂,造就了我們廣大的能工巧匠,造就了宜興這個陶都名片。他們創造的寶貴財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藝品,就是工藝的證明、品質的的證明。所以說,紫砂是一種特質,紫砂是一門工藝,紫砂是一種品質,紫砂是一門道德!
“紫砂一廠”是原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的簡稱,建于1955年,由吳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七大老藝人集中當時民間制壺和陶刻的紫砂藝人一起成立的,歷時40余年,培養了大批紫砂國大師、省大師、省名人和高級工藝美術師,創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層出不窮,可謂幾百年來紫砂最輝煌的時期,直到1997年結束國營改制為民營。
一廠紫砂壺所有泥料采用黃龍山4號井的泥料;造型更是前輩大師、名家定型定款;窯火也是當年燒重油的隧道窯,2002年因污染已經被打掉,所以老一廠紫砂壺以其“泥優型正窯火足,不可再生,不可復制”而一直被紫砂愛好者們追捧。
僅就造型而言,過去的紫砂一廠擁有眾多民國時期漸露頭角的前輩藝人,如朱可心、顧景舟等七位“輔導員”,他們將成型的心得和技藝傳授給貼身的徒弟及全廠的制壺藝人。今日活躍在紫砂壺舞臺上的“名角”,絕大多數是這些老藝人培養起來的工藝師。高水準的師徒傳承保留了紫砂壺的古典韻味,保證了紫砂工藝水平。
過去的紫砂一廠曾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的實習基地。
紫砂一廠之所以能夠保證所生產的紫砂壺保持了較高的水準,一來有賴于師徒相傳的高超工藝水平,二來,紫砂壺的設計同樣保持了較高的水準。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教授常設計壺型,由紫砂一廠名藝人精心制作。比如國徽定稿人高莊先生設計的“提璧壺”,交由顧景舟制作,成為近六十年提梁壺中最經典的一款壺式。中國各地的著名畫家也常設計壺型,交紫砂一廠名藝人制作。江蘇畫院院長亞明設計的方壺由王寅春制作,稱為“亞明四方壺”。
【提璧壺】
【葛岳純《亞明四方》】
同時,身處宜興本地的紫砂大師們也創作了很多的新的壺型,如:由高海庚設計、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壺”,李昌鴻、沈遽華制作的“銅鏡壺”、“竹簡壺”,呂堯臣制作的“玉璽壺”;汪寅仙制作的“梅樁壺”,何道洪制作的“圣珠提梁壺”,顧紹培制作的“天龍頂珠壺”,王石耕制作的“希菊壺”、“漢君壺”,等等。這些佳作的產生源于大師們對傳統壺型的理解、詮釋與創新。
【集玉壺】
【竹簡壺】
【玉璽壺】
【梅樁壺】
【圣珠提梁壺】
【天龍頂珠壺】
【漢君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