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上的線條美學了解一下?太重要了!
不管是邏輯的世界,還是藝術的天堂,物理的演變,抑或視覺的鋒芒,線條都是對美的最完美詮釋。
《松泉漱石》 杭杰 編號12001
談起壺的造型,其實可以總結為“線條”兩個字。無論做什么壺,重要的都是線條的構造和比例,線條的柔順和張力。而更重要的,是用線條表現線條之外的部分,就如國畫上的留白。
一幅書法,一幅畫,最打動人的是恰當的留白;紫砂壺同樣,最大的美感是在線條之外所展示的整體韻味。而這些東西,只有經過歲月的磨練,才能越來越深入其中的體會到。
《蓮子》 吳貞裕 編號11587
紫砂壺的線裝飾有子母線、云肩線、凹凸線、凹肩線、抽角線、筋囊線、折角線等幾種。
子母線
《漢君》 謝永新 編號12395
用于壺類的口蓋組合的一粗一細的雙線,又稱 “文武線”,一般處理成上粗下細,上大下小,稱為“天蓋地”,可增加紫砂壺的安定厚重感。
云肩線
《梨形》 沈彩娥 編號12338
用于壺頸部、盆類口下沿等轉折部分,一般要求輕薄如一片白云,以增強紫砂壺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凹凸線
《線圓菱花》 何其仙 編號12055
又稱皮帶線,是以線條的粗細、厚薄、寬窄來取得不同的藝術效果的。
有的紫砂壺由上下兩半鑲接成形,在接合的腹部加貼凹凸線或皮帶線, 既可掩蓋接痕,又可增強鑲接牢度,又有裝飾作用。
凹肩線
《線韻提梁》 曹留群 編號12400
用于紫砂壺肩部的一種雙曲線, 可加強器形的節奏變化,使器形更趨穩重。
抽角線
《四方抽角》 周伯其 編號12341
又叫折角線,用于方形紫砂壺器的面與面的交接過渡,用抽角線或折角線處理的方器,藏鋒匿角,方中寓圓,使造型更渾厚,產生多變的光影效果。
筋囊線
《扁菊》 孫悅 編號12082
這是一種垂直地把壺體分為幾個部門地,主要見于筋紋器。這種線條跟著壺身的起伏而起伏,非常有動感,營造出一種天然的形象。
折角線
《龍行天下》 王月玲 編號12413
主要見于方器的面與面交接處,使壺體的峰角不那么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