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新《化蝶》:紫砂上的極致浪漫
在這個充滿愛與浪漫的日子,連空氣中似乎都密布著甜香。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經久不衰,演繹了一段蕩氣回腸的愛情。以此為題材與創作靈感來源,謝永新老師的《化蝶》壺成雙成對、相依相伴,極具審美價值及人文內涵。
壺身造型設計新穎
如兩只靜靜停泊的小船
相互依偎在港灣
似八卦圖中的陰陽兩儀
相互契合密無間
壺色一灰一黃
灰則儒雅清俊
黃亦雋秀嬌俏
珠聯玉合
儼然一對璧人
梁山伯謙謙君子、玉樹臨風的形象,謝老師用清雅冷峻的青灰泥來打造。只見“他”青衫長立、金砂點點,文儒氣質呼出欲出。
四方扇形壺蓋、壺鈕、壺嘴口,邊角線條皆剛挺硬朗,輪廓分明,充滿男性陽剛之氣。壺把自壺身側胥出,亦呈方型。整器以“方”作為代表符號,顯示出正直、干練、豪爽、大氣等男性特征。
而祝英臺則采用溫暖淡雅的青段泥來烘托其美麗溫柔的氣質。“她”黃裙曳地、清新脫俗,“膚質”細膩、晶光析然,端的是美人如玉。
同樣是以四方扇形為基本形狀,邊線、轉角卻更柔和、圓融,象征女性更溫婉、更包容的氣質。壺嘴口為正圓形,壺把亦方中寓圓,整體協調統一。
除了從造型與泥料上來表達心中的意象,謝永新老師又從裝飾上著手,用簡潔洗練的線條繪制兩只翩然飛舞的蝴蝶于壺身,堪稱點睛之筆。蝴蝶一紅一黃,在不同底色的襯托下鮮明生動,振翅欲飛。它們既是故事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身,也為這款作品增添了更多自然情趣和藝術特色,升華了作品的主題。
彩蝶雙雙共徘徊
天長地久不分開
化蝶比翼
恩愛不絕
《化蝶》用料上乘、造型獨特,設計新穎而具個性化,人文內蘊豐富、藝術價值高,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謝永新老師一直致力于靜心創作,對作品要求高、標準嚴,作品少而精;而這套《化蝶》還是謝永新2015年參加景舟杯大賽的獲獎作品,僅成品兩套,一套參賽,一套由福道堂發售,市場唯一,增值潛力極大。
謝永新
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紫砂制作藝術傳承人
連續兩屆全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優秀中青年陶藝家
1969年出生于制壺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制壺技藝,練就了一手好手藝。專制方器,尤以絞泥冰紋最為擅長。連續兩年榮獲宜興市全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在紫砂業內各種比賽中屢屢獲大獎。與宜興紫砂界首席泥料收藏家合作,所制壺全部采用稀缺經典原礦泥料,將超高的制壺技巧和經典的紫砂泥料相結合,紫砂作品熠熠生輝,成為最有增值潛力的收藏品。
謝永新老師的作品多走拍賣路線,其閉關作品《芳馨》在上海瀚海拍賣會上拍得12萬元人民幣、《方尊》在香港中金國際拍賣會上拍得12萬元港幣。
除了叱詫于拍賣場,壺友們對于謝永新老師的作品亦是好評如潮:
雖然制壺功力深厚、聲名在外,但謝老師性格沉穩扎實、老實厚道、虛心謙虛,并不因此而自傲。他反而更加難忘初心,決心將匠人、匠心精神身體踐行,并將之傳承下去。正像他學制紫砂壺之初所想,“方器的特點就是端正,端正做人、端正做壺,做好端正的壺,這就是我要做的事”。
2008年《冰紋提梁》榮獲宜興全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四方觚棱壺》被無錫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9年《詠馨提梁》榮獲宜興全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
2010年《詠馨提梁》在第十二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2011年《六方井欄壺》在第四屆中國南寧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銀獎,并被安微省博物館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