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王秀局景舟杯金獎作品《紫玉金樽》
王秀局
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
2015首屆“景舟杯”大賽金獎得主
2015年全手工大賽一等獎得主
1976年生于江蘇宜興,畢業(yè)于南就師范大學美術專業(yè),師從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高邵順生,近年來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學習傳統(tǒng)工藝技術。他擅長方器制作,對圓器、塑器、筋紋器制作也有一定研究。
王秀局制壺功底扎實,選料精細,在實踐和理論的結(jié)合下,對紫砂藝術有深刻體會和獨特見解,擅長借鑒傳統(tǒng)的內(nèi)在哲學理念,融合現(xiàn)代的造型表現(xiàn)手法,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力求創(chuàng)新,形成了獨特鮮明的個人風格。紫砂方器是王秀局的立足點和創(chuàng)作源,其作品有著很高的辨識度和個人風格。
王秀局為人低調(diào)沉穩(wěn),話少,總是默默花很多時間在紫砂的作品設計和成型上,是一位真正踏實制壺的手藝人。對于手工制壺,他的悟性和天賦很高,也能下得去苦功、耐得住寂寞。他說,“手工制壺真的不是常人所想的那么簡單,要坐得住,手還得靈活,要做一般的壺是好做,但要做一把精品,好的東西,確實得花費時間,就是得熬得住,慢工出細活。”
做《韻墩》壺時,他為了符合現(xiàn)在壺友追求完美的要求,口蓋嚴絲合縫,就不斷地在壺蓋上下功夫。一個晚上的時間,修整了三個壺蓋,不斷的修整,直到滿意,一直到凌晨五點多。所有的作品出來后,他一定要自己先用上幾天,試試手感,感覺哪里好哪里不好,不好的地方就再琢磨琢磨怎么改進。在這樣的過程中他的制壺功力慢慢積累,水平不斷上升。也因如此,壺友收到的壺都是過了王秀局本人這一關的佳作。
他要求每一件能到壺友手里的作品都是自己精心做出來的,哪怕花費很多的時間,也要對得起壺友,對得起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他對紫砂泥料的泥性熟記于心,只選擇最優(yōu)的泥料來制作,也為每款作品選擇最合適的泥料種類。他的作品簡潔典雅、形神兼?zhèn)洌€條舒展流暢,端穩(wěn)大氣,多次嶄獲大獎,深受壺友喜愛。
部分榮譽:
2013年《韻墩》《無相》獲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優(yōu)秀藝術獎
2014年《亞明四方壺》被山東淄博陶瓷館永久收藏
2014年《紫爐問道》在陶瓷實訓基地舉辦的手工大賽中獲二等獎
2014年《韻墩》《紫爐問道》獲外觀設計專利
2014年《智足提梁》在陶瓷實訓基地舉辦的手工大賽中獲一等獎
2015年《紫玉金樽壺》在第八屆中國宜興陶瓷文化節(jié)“景舟杯”制壺大賽獲金獎
2015年《紫砂六方陀螺壺》被安徽博物館永久收藏
紫玉金樽
壺身呈端穩(wěn)四方形
透著古穆雅致的獨特氣韻
兩條靈動的圈線
輕輕束于壺腹中上端
上部斂而挺拔
下部豐而飽滿
四角條足扛鼎而起
落落大方
壺肩一馬平川
承起闊朗的提梁
從視覺上看
提梁與壺身寬窄相對
對稱、均勻、和諧
提梁與橋鈕大小呼應
極具空間藝術趣味
四方壓蓋中部高隆
延續(xù)壺身逐漸遞進的曲線
似可層層拾級
平步青云上云宵
作品的每一處細節(jié)
每一個角度
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增一分顯臃腫
減一分覺清瘦
輪廓、比例、線條、角度
均精心安置妥帖
傳遞出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韻味
中正之德 亨通而有序
居身中正 美質(zhì)隱內(nèi) 而通達于全身